2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出席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并致辭,他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加快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階段。
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周濟院士、副主任鄔賀銓院士,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專家代表出席會議。
多方位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興起,工業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苗圩部長在致辭中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浪潮下,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世界各國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重視程度不斷在提升,將其視為搶占新工業革命的先機,塑造未來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加快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階段,形成了戰略引領、規劃指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產業推進良性互動的可喜局面。
苗圩強調,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開局來之不易,各領域融合創新方興未艾,我們要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主動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重點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工業互聯網的全面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啟動,從任何階段啟動數字化轉型的工作,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并重來應對發展中的挑戰。”鄔賀銓在大會上表示。
他指出,與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具有個性化、門檻高的場景特點。在個性化方面,消費互聯網盡管是面向十多億網民,但都是具有共性的,而工業互聯網面對不同的企業都是個性的,并且,消費互聯網是易于標準化、全球性的,而企業通常不需要全球聯網,這也造成了企業內網連接設備的多樣性使得標準化難度較大。
在門檻方面,工業互聯網不僅對資本的需求大,并且對快速響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較高,這也造成了工業互聯網對既了解信息技術又熟悉企業流程的人才有迫切需求。
對此,鄔賀銓認為,發展工業互聯網要有新思路。在商業模式上,相比消費互聯網依靠聚人氣、圈用戶、攢流量從廣告和會員來支撐收入的商業模式無法復制在工業互聯網,企業像工業互聯網轉型的效益只能間接計算。
在思維上,互聯網的靈魂是創新,面對工業互聯網需要將互聯網思維引入企業去改造企業。在實施主體上,與消費互聯網形成贏者通吃的格局不同,工業互聯網需要有更多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工業互聯網中ICT企業可以發揮先鋒作用,但主體應該是實體經濟企業。在生態建設上,消費互聯網依靠IOS和android操作系統構建了Appstore平臺支撐了第三方開發的APP,而工業互聯網缺乏類似的平臺與工業APP。
鄔賀銓表示,目前多數企業發展仍處于叫得響、熱得慢、看不清、摸不著的狀態,雖原因很多,但從ICT技術來看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工業上有大量OT技術,ICT技術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需要與OT技術融合創新,并且在適應性上也需要做出優化。
5G是運營商連接工業互聯網的“彩虹橋”
隨著移動互聯網從個人消費者領域向工業互聯網領域滲透,傳統的電信運營模式正在發生改變,5G時代將成為電信運營商創造新模式、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嶺,更好地洞察和培育5G應用的廣闊市場,更好地適應和把握運營轉型的方向路徑,就會實現更可持續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正茂表示,5G是一座連接工業互聯網未來的“彩虹橋”,將會改變傳統企業的生產運營方式,推動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他指出,5G構建起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能力,不僅帶來了更好的移動通信體驗,更肩負起賦能垂直行業的歷史使命,與智能化技術一起引領第四次工業浪潮。
同時,5G網絡可以提供可定制、安全隔離的網絡切片服務,結合邊緣計算的部署方式,能夠靈活支撐多樣的行業應用場景,滿足垂直行業差異化服務的需求,5G將與產業深入聯動,構建十萬億大生態。
正因此,李正茂認為5G是一座連接工業互聯網未來的“彩虹橋”,要實現5G成為工業互聯網的真正基礎,運營商必須真正理解工業互聯網客戶的剛需,真正讓5G技術解決工業互聯網客戶的核心問題,中國移動在5G賦能制造領域不斷積極探索,聯手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打造5G在細分領域的標桿示范,中國移動希望攜手產業伙伴牢牢抓住5G新機遇,以融通發展理念為基礎,共創工業互聯網開放生態,探索共贏商業模式,共助中國制造業轉型和升級。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梁寶俊表示,在工業互聯網方面聯通將充分發揮運營商智能連接起步的優勢,結合聯通在5G試點應用、云網融合、物聯網平臺以及大數據采集建模等能力助力工業互聯網發展。在大會期間,他舉了兩個實例,一個是聯通5G助力上海飛機制造廠打造智聯工廠,另一個是聯通5G助力青島港智慧港口建設,在港口實際作業環境下,成功實施全球首例基于5G連接的吊車遠程操控,實現集裝箱的抓取與搬運。
企業說:工聯網發展成效明顯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制造業各領域滲透,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構建制造業新格局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抓手,形成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構建全新的商業生態。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表示,海爾COSMOPlat平臺重點打造創新與應用賦能兩大能力,通過30余年的制造經驗產品化、數字化、社會化,構建了一個面向全球、全行業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并通過COSMOPlat平臺把用戶、企業和資源連接在一起,共同創造價值,來分享價值。
陳錄城表示,COSMOPlat平臺是一個圍繞著用戶的衣食住行、康養醫教方式等不斷演進的平臺,目前已經服務超過4.3萬家企業,定制量超過了7200多萬臺,連接的設備超過了2600多萬臺,成為全球生態領域最大、規模最大的大規模定制生態平臺,這也反映了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中國完全有能力抓住制高點,海爾希望連同業界同仁一起構建大聲臺,創造世界級模式、國家名片,為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助力。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成員、副總經理、科技委主任劉石泉表示,航天科工作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探索者和領航者始終以服務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建設為戰略出發點,打造了以云制造為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以INDICS+CMSS云制造支持系統為基礎,讓企業深度參與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建設的現實需求。目前航天云網在工互聯網方面與地方政府協同打造區域工業云+行業工業云發展模式,推進7個區域9個城市云制造集群生態建設,同時依托于七國語言平臺,搭建“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產業國際合作平臺。對于下一步發展規劃,劉石泉表示,航天云網將發揮獨特優勢聚焦用戶需求,打造云端生態。
華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順茂表示,面向消費者互聯網時代,4G可以很好地解決連接問題。在工業互聯網時代,5G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應用5G方面,華為希望在與工業界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華為還在多方面積極實踐工業互聯網。張順茂表示,華為優勢是在ICT技術研發、制造和生產等。通過ICT技術,華為希望幫助實體經濟構建新的動能。
在全球合作框架下,我們通過連接,把各個工業企業連接起來。我們的目標不僅要連接人,更要連接工業。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底座,華為的FusionPlant平臺在實體經濟的生產制造系統中,華為發揮了自身的ICT技術優勢,聚焦“(連接+云+計算)*AI”,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徐工集團CIO,徐工信息創始人兼CEO張啟亮表示,我們要回歸本質,需要對工業知識和工業機理有充分的理解,工業互聯網平臺才能健康良性的發展。他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應該是以應用為王,主要關注三方面,第一是應用場景,場景決定應用方向;第二是工業知識的復用,與IT、OT的融合決定了融合程度;第三是釋放的數據價值,工業、運營、物聯網、信息系統、外部等數據是企業的價值所在。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董事長李軍旗表示,過去30年,富士康集團從傳統制造轉型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而下一個未來的十年則是智能制造加工業互聯網的轉型。
李軍旗表示,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通過將制造業的裝備、工具和材料“三硬”與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三軟”相結合形成智能制造整體的體系架構來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制造業形態的轉跨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希望與供應商、合作伙伴聯合起來,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圈,形成互聯互通、價值共享的制造業新未來。
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CEO賀東東表示,在互聯網的上半場之中,沒有擁抱互聯網的零售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前車之鑒,現在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作為傳統的制造企業,更應該主動擁抱工業互聯網。
賀東東表示,在工業互聯網的大潮中,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定要重點抓住三個抓手,第一是優先提升核心能力,因為業務的本質,就是基于核心競爭力,第二是要優先增量收益創造,因為它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益。第三是要優先利用存量資產,而不是你花更多的錢去建設新的無人工廠。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政府事物官吳永新表示,西門子認為不論是離散工業、混合工業還是過程工業,想要進行數字化必須要滿足四個元素,首先要有工業軟件和自動化產品的組合,其次就是要構建工業通信系統,再次就是構建工業信息安全系統,最后就是考量新型的工業服務模式,例如西門子的MindSphere。西門子以數字化理念和解決方案,支持中國產業的升級和轉型發展。同時,他會上他表示今年4月份西門子在阿里云平臺上MindSphere可能會在中國正式落地推廣。
除了在平臺應用實踐的案例分享,工業互聯網安全也備受關注。
360企業安全集團副總裁左英男在會上分享了360目前在工業互聯網安全方面的實踐經驗并提出四個“新”解決工業互聯網安全。
第一運用新技術,以“零信任”架構規劃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和部署網絡安全防護設施;第二提升新戰力,數據驅動安全,構建多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檢測平臺,建立工業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第三采用新戰具,工業主機是信息世界通往物理世界的“大門”工業互聯網安全從工業主機防護開始,發展新三代“查行為”的新技術;第四錘煉新戰法,形成“人+機器”協同作戰的新方法,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應急響應和持續運營能力。